很认真地聊一下美国

很认真地聊一下美国

閱讀本文約花費: 59 (分鐘)

20世纪初,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。

当德国向法军阵地倾泄400多万发炮弹,扬言要让凡尔登成为「碾碎法军的绞肉机」时,远在大西洋的美国人,在佛罗里达的温暖海滩上晒太阳;

当德国战列舰气势汹汹地冲入日德兰海域,将英国巡洋舰轰入海底时,美国西部牛仔正在草原上驰骋,感慨岁月流逝;

当英国在索姆河向德军发起猛烈冲锋,牺牲了6万士兵、仅仅向前推进三英里时,美国乔治亚洲的农场主在抱怨棉铃虫泛滥,让棉花收成大跌。

美国,就是一个「闷声发大财」的国家。

等到协议国和同盟国两败俱伤,隔岸观火的美国才含蓄走进战场,压倒了德军最后一根稻草。

战后,巴黎和会,美国想和英法一起瓜分世界,却被英法鄙视了……尽管1894年始,美国的工业产量就位居世界第一。

同为战胜国的中国,更体会到了什么是「弱国无外交」,引发著名的「五四运动」。

美国不爽,走上了孤立主义,嘴里默默念叨:「三十年河东,三十年河西……」

然后,二战又爆发了。

哪怕外面打得天翻地覆、千疮百孔,美国也无动于衷,保持中立,先是借钱给英法打战,又往双方阵营倒腾军火、卖物资。

如果没有美国援助,苏联可能都熬不过1942年的冬天了。

为了规避风险,欧洲各国都将黄金搬去了美国联邦储备银行,让美国拥有当时世界上三分之二的黄金。

到1941年,英法联军奄奄一息,处于绝对下风。英国首相丘吉尔磨破嘴皮,写了无数饱含深情的信,仍然无法拉美国「下海」,肠子都悔青了。

日本有感于丘吉尔的真诚,决定帮他一把,派出350架日本飞机,轰炸夏威夷珍珠港。

这一炸,也让日本的肠子悔青。

意识到我们将是山巅之城,所有人的眼睛都在注视着我们。

说完这句话,美国合上圣经,正式对法西斯宣战。

工业引擎全面开动,像下饺子一样,美国造了30万架飞机、10万辆坦克、1500多艘军舰,其中航母就有150艘,彻底扭转战局。

美国趁热打铁,在二战还没结束的情况下,邀请44个国家首脑开了一个会议,语重心长说:

咱们以后的国际贸易,要不都用美元来结算,我的金库有很多黄金,如果你们需要,可以用35美元换1盎司黄金。

在座各位瞬间沉默。

英国先坐不住,很想反对,但伦敦已经被炸成稀巴烂,得依靠美国重建,所以没什么底气反驳。

二战后期,日本被逼到绝境,不论男女老幼,都要参加军事训练,全民皆兵,实行焦土对抗。

最终,两颗原子弹让日本彻底失去「一亿人玉碎」的信心,无条件投降。

二战结束,美国实行「马歇尔计划」,帮助欧洲重建。

它让「黄金=美元=美金」的概念传播出去,加深了欧洲对美元的依赖,大量进口美国货。

但美国低估了世界生产力增速,只能不断印钞票来稳定市场,也同样高估了每年的黄金开采量,导致黄金储备越来越少。

再加上朝鲜和越南战争,美国军费剧增,黄金储备源源外流,人们很担心还能不能用35美元兑换到一盎司黄金。

欧洲各国在熬过最初的艰难日子后,开始有了自己小心思。

既然大部分商品可以自给自足,凭什么要拿美元去买美国货呢,而且美国货再好,也比不上法国香水、瑞士手表和奥地利水晶。

于是,欧洲开始抵制美元,发行自家货币。

法国总统戴高乐最先出击,用23亿美元换了2000吨黄金,派军舰和飞机护送回国。

戴高乐嫌不够过瘾,又召开新闻发布会,痛打落水狗:「美国的黄金储备严重不足,大家快去抢啊!

其他国家纷纷效仿,拼命挤兑黄金:我们不要美元,要黄金!

眼看黄金储备迅速下降,美国总统尼克松急了,急忙耍赖:

我宣布,美元不能兑换黄金了!

历史上把这一历史事件叫做「尼克松冲击」,布雷顿森林体系土崩瓦解。

美元一旦失去世界地位,美国的全球霸权将无从谈起。

于是,美国又盯上「液体黄金」——石油。

中东有一个传说,只要在沙漠里随便铲一下,黑色液体就会往上冒。

当懵懂的本地人还在跪拜神佛时,西方资本家大步踏来,很快垄断了石油开采,衍变成石油「七姐妹」:

英国石油、皇家壳牌、新泽西标准、加州标准、海湾石油、莫比尔、德士古……

「七姐妹」中,美国独占其五,占据60%的石油开采。

资本为逐利,想尽一切办法打压石油采购价,原本中东各国还能在后面喝口汤,现在就只剩下汤渣,自然气得暴跳如雷。

第一个站出来反抗的人,是委内瑞拉石油部长阿方索,他发了一条朋友圈:石油是民族资产,应属于主权国家,外国公司不能干涉!

伊拉克、沙特阿拉伯、伊朗、科威特纷纷点赞。

几个中东大国凑成一个圈子,成立了「石油输出国组织」,简称「欧佩克」,对外声称:以后我们的石油价格,由我们自己来定。

随着欧佩克成员越来越多,美国眉头一皱,发现事情并不简单。

它不希望阿拉伯世界大团结,于是扶植以色列,让它在中东站稳脚跟。

中东地图

逐渐形成一块铁板的阿拉伯世界,无法容忍以色列,于是天天打战。

惭愧的是,阿拉伯士兵总是输多赢少。

1967年6月5日,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。

以色列先下手为强,仅用了6天时间,就将埃及、约旦和叙利亚击败。

三个国家的伤亡人数超过6万人,而以色列仅伤亡983人,还顺便占领了6.5万平方公里的阿拉伯土地。

苏联气得吐血,指着他们使劲骂:一群废物!

埃及和叙利亚憋着一口气,发誓要抢回失地,约旦则面如死灰,不知所措。

六年后,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。

埃及与叙利亚吸取教训,对以色列发起了突然袭击。

他们的进攻日期是1973年10月6日,这一天刚好是犹太赎罪日,以色列所有人都在放假,能打个措手不及。

一切都那么完美。

可惜阿拉伯阵营里出了一个叛徒——约旦。

约旦的国土面积不大,六年前已经失去一半土地了,它很怕这次又输掉,所以约旦国王亲自跑去以色列通风报信:老大,埃及和叙利亚要来打你了!

这条情报引起以色列的重视。

战争一开始,埃及、叙利亚和约旦取得压倒性优势,攻破以色列防线,埃及士兵甚至呐喊:「真主万岁!」

但以色列有美国提供的先进武器,一点都不慌乱,从第三天就扭转战局,将阿拉伯国家打得毫无脾气,举白旗停战。

硬的打不过,那就来软的。

为了报复美国的资敌行为,阿拉伯国家上涨石油价格,宣布对美国、西欧和日本实施石油禁运。

于是,第一次石油危机正式开启。

70年代的美国,工业化程度很高,汽车满街跑,油价暴涨瞬间要了美国老命,GDP下降4.7%。

美国人在加油站排起长队

屋漏偏逢连夜雨,盟友开始分道扬镳。

欧洲和日本很快屈服,在政治上撇清和美国关系,大声喊:我们是无辜的,是美国在支持以色列。

日本现在跳得欢,美国暗地拉清单,正磨刀霍霍。

这场石油危机,也让全世界都知道欧佩克不好惹。

仅仅1974年,欧佩克的石油收入就有1150 亿美元,促成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财富转移。

欧佩克的石油提价,让苏联满是兴奋。

苏联也是产油大国,急忙提高石油价格,还和美国签订《美苏石油贸易协定》,自己提供石油,美国则提供商品。

美国憋屈又恼火,决定解决中东的油患问题。

它很快发现,既然全世界都依赖石油,那只要控制住石油,就能控制全世界。

于是,美国将沙特拉到身边,搓着手嘀咕几句:「石油可以涨价,但一定要用美元来结算……

沙特也是色厉内荏,薅了美国一撮虎毛后,适时让步。其它阿拉伯国家也腼腆答应,却不知自己再一次将美元扶上霸主地位。

如此一来,世界各国为了进口石油,只能生产商品换来大量美元,再拿美元去中东买石油;

中东国家通过卖石油,赚取大量美元,除了疯狂炫富,还将钱拿去投资,而投资的最好渠道就是美国银行、股市和债券;

而美国做的事很简单,用印钞机生产大量美元,然后在全世界采购商品,让别人服务自己。

这就是石油美元环流,美国经济再次腾飞。

不仅石油,尝到甜头的美国,还将美元挂钩到许多大宗商品上,形成一个个环流:钢铁美元、煤炭美元、有色金属美元……

这些回流到美国的热钱,又被华尔街输出到海外,开启了全球薅羊毛时代。

一个低水平国家,正常的发展路线是(粗略版):

1、初期:出口矿石、农作物、衣服和玩具等廉价商品,赚取大量外汇,再发展本国工业,搞各种基建;

2、中期:出口卖钢铁、水泥、玻璃、电解铝等工业商品,赚取大量外汇,再发展本国高科技行业,并逐步淘汰劳动密集型产业;

3、后期:出口卖汽车、飞机、芯片等高科技商品,大量往国外投资,降低人力成本,同时发展互联网和金融业。

上面三个步骤,是发达国家的必经之路。

拉美国家也想这样,却步入歧途,掉入资本陷阱中,直到今天也没走出来。

拉美地图

一开始,拉美国家受到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」的影响,向美国借了大量外债发展经济,开放国内市场,允许外国资本和商品自由进来。

物美价廉的外国商品,很快击溃了拉美本土企业,集体倒闭。

外国资本也不会将钱投到拉美的基建中,因为赚钱太慢,而且不利于控制韭菜。

所以这些热钱大量流进了房地产和股市,催高金融泡沫。

既然房价和股市飙升,本地人自然无心搞实业,都将钱投进股市中,坐等升值。

一切都那么美好,直到1979年,美联储加息。

大量资金从拉美地区流出,又回到了美国银行,只剩下被薅了好几层的羊,在高位接盘。

这背后经济逻辑是:

美联储一加息,导致美国银行的(存借)利率上调,即存钱和借钱的利息都上升。

如此一来,那些从美国银行借钱投资的人,只能立刻还钱,否则拖得越晚,利息越高,亏得越多;而没有借钱的人,也会想办法将钱存进美国银行,享受高利息。

再来看拉美地区,原本欣欣向荣的「繁华经济」,在资本逃离后瞬间枯萎,房地产变得一文不值,股价像坐过山车一样刺激。

而且由于长期忽略工业建设,拉美国家的失业率大幅飙升,局势动荡,犯罪频发,逐渐走向破败。

这就是「中等收入陷阱」。

人们以为自己一只脚迈入发达国家的门槛,其实连敲门砖都不是,一切都只是资本营造出来的幻想。

当然,拉美的经济泡沫并非一触即破,依然有不少资本想「看看后续情况」,不愿逃离,回到美国银行的怀抱。

要逼迫这些资本离开,还差一点火候。

阿根廷及时站了出来:看我如何赶走这群万恶的资本!

1981年,阿根廷的通货膨胀比以往高了六倍,GDP下降11.4%,国内民众罢工抗议,只差要推翻政府了。

总统加尔铁里十分焦虑,他无法解决国内的经济问题,就只能转移人民注意力,而转移注意力的最好方式就是对外战争。

加尔铁里将主意打到了英属马岛,还跑去拜访美国总统里根,试探性问:大哥,我去打英国人的岛,你同意吗?

里根沉默了会:这是你和英国的事,我不支持也不反对。

加尔铁里以为美国默认了,大手一挥:给我将阿根廷炮拖出来,打!

很快,英属马岛被阿根廷占领,国内民众欢呼,而加尔铁里的脸,笑得像一朵菊花绽开。

远在大西洋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震怒,要恢复日不落帝国的荣光,让航母轰隆出动。

这时,美国立即变脸:这是可耻的侵略行为!

加尔铁里:……

战争毫无悬念,英军成功夺回马岛。

几天后,加尔铁里黯然下台。

这场发生在拉美的战争,让欧美投资人失去信心,撤资离开,美联储再次加息(之前已经加了很多次),拉美经济正式溃败。

1982年8月,墨西哥政府无奈宣布:很抱歉,我们还不起债了。

仿佛一连串鞭炮打响,委内瑞拉、巴西、阿根廷、秘鲁和智利等国纷纷宣布,我们也还不起了。

到1986年底,拉美国家的债务总额达到1万亿美元。

欧美国家当然不会见死不救,那些破产企业、房地产、股票和矿业资源,都被外国资本抄底。

此外,IMF(国际货币基金组织)也借钱给拉美国家,好度过危机。

IMF可不是什么慈善机构,就好像放高利贷一样,你得出卖自己所有尊严。

IMF的条件是:拉美国家每年要拿40%的财政收入用来还债,还要放开外汇市场和金融银行体系,裁掉大量国企员工,削减政府开支……听起来有点像战败条约。

20世纪80年代,是拉美国家「失去的十年」。

但对墨西哥和阿根廷来说,失去的可不止十年。

1994年,墨西哥又爆发了一次金融危机;2018年,阿根廷出现货币危机。

……

这些国家的危机,导火索是因为美联储加息,根本原因还是自身经济脆弱,又或者说,美国就不想这帮小弟发展起来,这样才能慢慢薅下去。

正是通过这种金融殖民,美联储剿灭了一个又一个新兴国家。

下一个目标,日本。

日本和拉美国家不太一样。

二战后,日本从废墟起步,得到了美国大力扶植,充当抗衡苏联的桥头堡。

尽管日本满含屈辱地签署《日美安全保障条约》,表面仍然很顺从,拿到了美国大批军需订单,重工业迅速复苏。

初期,日本人和中国人一样勤劳,憋足了劲生产物美价廉的商品,发往全世界,赚取大量外汇,然后再一步步产业升级,经济很快突飞猛进。

到1970年,日本的GDP仅次于美国,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。

野心勃勃的日本,不满足于生产廉价商品,开始搞机床、造车、造芯片、造电视和炼钢。

那个年代的日本车广告

上面我提到了第一次石油危机,在70年代末,又出现第二次石油危机。

两次石油危机,对美国汽车产业造成严重冲击,却给了日本车咸鱼翻身的机会。

日本车不仅便宜,还省油,在当时准确戳中了美国人痛点。

此后,日本车崛起势不可挡,出口销量一路走高,严重挤占欧美汽车市场。到1980年,日本车产量首次超过美国,成为世界第一。

日本占据了20%的半导体、30%的汽车和50%的机床市场,神挡杀神。

金融市场上,日本还是美国的最大债主,所持有的资金,占纽交所交易量的25%。

也是这一年,美国对日本的商品贸易赤字达到500亿美元,无数工业区遭到冲击,美国工人大批失业,五大湖企业黯然破产。

日本赶尽杀绝,同样没有放弃轻工业市场,音箱、电视和冰箱全面占领美国,就像今天的国产商品一样。

失业的美国工人很愤怒,开始「反日游行」,又是砸电视,又是砸车,只要是日本货,通通砸掉。

似曾相识的一幕

为复活「强大的美国」,美国决定打击日本。

先是提高关税,限制日本产品出口,然后对日本车和电子产品展开反垄断调查,甚至禁止日本企业收购高科技公司……还逮捕了日立高管,涉嫌窃取IBM技术。

日本没有挣扎,相当配合,主动限制出口,降低关税,还对美国开放了许多重要市场。

但日本势头太猛了,美国无法扭转贸易逆差。

实际上,自从实施了「里根经济学」后,美国就走上金融立国的道路,产业空心化越来越严重。

美国很明白这一点,挣扎了一段时间后自动放弃,开始玩更阴的手段。

1985年9月,美日德法英在纽约广场酒店签订《广场协议》,核心内容是:让日德英法的货币升值。

英法德表面上唯唯诺诺,让自家货币升值,却一直阳奉阴违。美国虽然知道他们的把戏,却不敢乱斥责。

倒是日本,美国可以随便拿捏,因为是小弟。

表面上,美国让日元升值,那样日本货卖得贵,就没有了出口竞争优势。而日本政府也判断,即使日元升值,也不会动摇日本经济,反而增强了海外投资能力。

但实际上,美国的真正意图是狙击日本金融,彻底搞垮日本经济,然后再低价收购……拉美国家就是日本的前车之鉴。

日元的确升值了,日本企业出口受到严重影响,但没有往美国料想中的方向发展。

因为日本人对自己太狠了,他们想尽所有办法压低生产成本,即使日元大幅升值,商品出口依然有微薄利润。

1980年,在日本横滨码头等待装船出口的日本汽车

此外,日本人风险意识太高,既不爱炒股,也不爱炒房产,哪怕日本放开金融市场,也让美国华尔街一筹莫展。

两年后,里根总统发现美国没有任何变化,更没有「伟大」起来,内心恼火。

其实当时的日本经济,已经绷成了一根直线,原本日元升值,就让出口企业奄奄一息,不少企业甚至缩减生产线,将新厂设到中国和东南亚地区,好转移成本。

而中国和东南亚国家,无论人力和物力,性价比都极高,日本货完全不是对手,导致一批批日企倒闭,造成日本的「产业空心化」,工人持续下岗。

日本虽苦,美国没有看在眼里,继续威逼日本减税,扩大内需……因为日本人有闲钱了,才会买美国货。

日本照做,实行一个新政策:减税1万亿日元,投入5万亿日元,以扩大内需。

这个政策,日本终于玩崩了。

那些日本企业老板,本来就手握巨资,无处安放,既然制造业持续亏损,那就将钱投入房地产和股市吧。

拉美国家的前车之鉴,日本开始模仿了。

这时,日本还实行「六万亿新政策」,本意是想给日本企业减税,再通过撒钱,来刺激国内的市场内需。

但既然政府愿意发钱,而银行借钱的利率又那么低,大家肯定会将钱借出来投资金融,谁还想继续搞实业?

于是,日本中产们,将大量资金投进外汇、股市和房地产市场,局面变得失控。

海外资本等这一刻很久了,陆续进场,众人拾柴火焰高,抬高金融泡沫。

街边随便一个日本老头,都知道股市和房价飙涨,大家跟着资本疯狂起来。

从1984年到1989年,日本股市涨了368%,土地价格上涨两倍。

东京陷入迷失,似乎每个人都有花不完的钱。

1987年,在酒吧“吸氧”的日本女子,吸三分钟花费100日元

日本经济学家野口悠纪雄感到不对劲:「明明是异常现象,但所有的人却都将其视作理所当然。

他在1987年的一本杂志上刊登文章,标题叫「因泡沫而不断膨胀的土地价格」:

没有人在乎野口悠纪雄的忧虑,此时日本大妈,已经开启海外扫货模式。

东京银座,打扮精致的日本大妈

从1987年起,日本从海外购入的美术作品总额超过1万亿日元,梵高名画《向日葵》被58亿日元拍下,毕加索的《皮耶瑞特的婚礼》达到74亿日元,还有人以119亿日元购入雷诺阿的《煎饼磨坊的舞会》……

日本一家公司以2250万英镑拍下梵高画作《向日葵》

日本百姓的日常对话是:「在银座画廊买的画,转手卖到其他画廊,几分钟就赚了几百万日元」,或者是「名画就是挂在墙上的土地」,因为「卖掉东京就可以买下整个美国」,或者是「只用皇后区的土地就能买下整个加拿大」,甚至「檀香山市快变成东京的一个区了」。

1983年,日本建筑业巨头Hayashi在夏威夷的酒店

1989年,洛克菲勒中心大厦、哥伦比亚电影公司、美国环球影业公司和蒂芙尼大厦相继沦落在日本人手里。

「收购美国计划」让日本人拥有6000亿美元的美国资产。

站在时代转折口上,欧底庇德斯早已预言:「上帝欲其灭亡,必先令其疯狂。

实际上,从1989年开始,美联储就加息了。

大量热钱逃离日本股市、楼市,但疯狂的日本繁荣,离破灭还有很长一段时间,或者说……日本人的钱实在太多了。

1988年1月1日,东京迪斯尼乐园,有7万人迎接新年到来

只有釜底抽薪,才能一举扼住日本的经济命脉。

美国决定再加一把火,和日本签了一个对赌股票协议(股指期货)。

这个协议的主要内容是:美国人赌日本股市跌,日本人赌股市涨。

如果指数上涨,日本赢;如果指数下跌,美国赢。

跌得越多,日本人赔的钱越多。

无论上涨还是下跌,美国都要先支付一份费用给日本,让日本人有一种「旱涝保收」的错觉。

当时日本股市势如破竹,根本没有人觉得会跌,所以很爽快签了协议。

之后,美国让这份协议挂牌上市,简称「日经指数认证沽权证」。

任何人,只要买了这个「沽权证」,当日本股市下跌到一定程度,就能获利。

于是,全世界资本大团结,狠狠打压日本股市,让日元暴跌70%。

日本走向大崩盘,经济重创。

那些年来,被日本肆意收购的美国资产,如今连皮带骨全部吐了出来,日本企业争先破产,被外资收购。

无数日本中产排队走上阳台,带着愤恨和疑惑,被嫌弃地结束了这一生。

日本也陷入长达20年衰退,至今仍没走出萧条。

日本作者吉川元忠是这样说的:当日本的国防命脉掌握在美国手中时,这样的结果可以说是必然的。

日本的经济危机,如多米诺骨牌,转移到了东南亚,一场更具灾难性的东南亚金融危机,正蠢蠢欲动。

亚洲四小虎,分别是泰国、马来西亚、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。

八九十年代,由于日元强势升值,欧美和日本商人南下,在东南亚投资了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,带动四小虎经济腾飞。

但四小虎犯了和拉美国家一样的错误:没学会走,就想着跑。

以泰国为例:

原本金融风险抵抗力就很弱,却还要放松金融监管,允许资本在境内外自由使用外汇,对外国投资股票不做任何限制;

原本工业基础就相当薄弱,但为了快速拉动经济增长,允许企业自由对外借债。

而这些泰国企业借来外债后,却不肯踏实做实业,跟着外国资本一起炒股、炒房、炒地皮……然后又制造出一个金融泡沫。

似曾相识燕归来。

泰国百姓没有分辨能力,眼看股市和房价飙涨,跟着进场,充当为国接盘的韭菜。

最先狙击泰国的,是以索罗斯为首的资本财团,索罗斯有句经典名言是:「在金融运作方面,说不上有道德还是无道德,这只是一种操作。

索罗斯们手里握有大量泰铢,一旦在国际市场上抛售泰铢、换取美元,泰铢价格就会瞬间暴跌;

当泰铢的价格跌至谷底时,他们可以用美元回购泰铢,赚取差价,还能收购濒临破产的泰国企业。

泰国政府要想稳住泰铢价格,只能动用自己的美元储备来回购:索罗斯们抛售多少泰铢,泰国政府就要用美元回购多少。

所以这就是很简单、也很暴力的货币攻守战,比拼谁的手里有更多资金。

泰国政府一穷二白,根本没有多少美元储备,而且敌人不仅仅是索罗斯们,还有一群跟风盲目的资本,也要抛售泰铢,所以泰国政府只撑了一周就投降。

1997年7月,泰铢贬值30%,大量资本逃离,亚洲金融危机正式引爆。

资本大鳄吃完泰国后,下一站是菲律宾,然后是印尼、马来西亚……亚洲四小虎一夜回到解放前。

马来西亚生气:既然你要抛售我的货币,那我就实施汇率管制,不让你卖出!

马来西亚这一举动,让西方国家集体懵逼。

美联储前主席有点无语:你现在禁止外国资本离开,是很爽,但以后就别想吸引外国投资者进来了。

当亚洲四小虎全面瘫痪后,唱红脸的IMF又站了出来:我这里有现金,可以贷款给你们度过危机,当然,前提条件是……

泰国、菲律宾和印尼热泪盈眶,和IMF签了许多不平等条约。

只有马来西亚翻白眼:哪里凉快哪里去。

打垮了四小虎后,索罗斯们并不满足,这一次又将目标瞄准「四小龙」,中国香港特区、中国台湾省、新加坡和韩国。

严格来说,索罗斯是利用人的恐惧心理和盲从心理,只要他先点燃导火线,后面的资本就会跟着燃烧。

很快,新加坡和台湾省跪着唱征服。

韩国无法幸免,眼看韩元下跌,需要大量资金来稳住,于是从俄罗斯撤走韩资:俄兄,抱歉哈,我家里着火了。

韩资从俄罗斯一撤走,产生连锁反应,外国投资者也跟着从俄罗斯撤资,导致俄罗斯引发第一轮金融危机。

俄罗斯:……

韩国这块肉实在太肥了,华尔街不留任何情面,誓要将韩元打趴。最终,韩企破产,社会紊乱。

一开始,韩国死活不愿接受IMF的「爱心援助」:大哥,我真的不借高利贷……

后来,走投无路的韩国,接受了IMF的570亿美元援助,前提条件是:

1、放松资本市场管控,实行自由化。

2、向外国投资者开放证券市场。

3、将本国企业中的外资占有比例从25%提高到50%。

那一年,韩国的自杀率飙升50%,西方媒体用「被圣诞老人遗忘了的城市」,来记录汉城人民的圣诞节。

对韩国的经济掠夺还没结束。

除了欧美公司正常的经济殖民外,韩国财阀相继沦落:

三星集团被肢解,大宇集团的汽车部门被廉价收购,韩国邮政跪倒在英国电信面前,韩国八大银行被外资牢牢掌控。

所以,韩国总统文在寅不敢对财阀下手,因为驻韩美军已经说明一切。

亚洲四小龙,只剩下香港特区。

西方舆论称,香港已成为国际投机家的提款机。

事实上,香港是唯一顽强挡住资本大鳄的掠夺,让索罗斯们尝到了挫折滋味。

原因是,有一只大兔子在为香港撑腰。

1998年3月19日,总理朱镕基明确表态:

「万一特区需要中央帮助,只要特区政府向中央提出要求,中央将不惜一切代价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,保护它的联系汇率制度!」

索罗斯背后资金再多,也比不过兔子庞大的美元储备,最终黯然离去。

亚洲金融危机正式落下帷幕,大量热钱重新返回美国。这一次,金融大鳄又将矛头指向日益繁荣的美国次贷市场。

是的,华尔街癫狂起来,连美国百姓都不放过。

美联储的加息、减息很有规律。

需要收割全世界财富时,减息;收割得差不多了,加息。

这一套组合拳,美国玩了三十年。

从2000年开始,美联储进入减息周期,降低银行贷款利息,让大家将银行里的钱都拿去投资,开始种韭菜。

但剧情逐渐偏离方向。

2007年,次贷危机爆发,美国先自己玩崩,或者说被华尔街催高了金融泡沫。

具体过程是:

1、美国有不少穷人买不起房,商业银行便大方贷款给他们,而且不考虑还款能力。

原因是,当时美国的房价持续上涨,即使穷人无法还款,银行只要将房屋拍卖,就能赚一大笔钱;

2、但银行想快速变现,也知道这些债务放在自己手里,是一颗定时炸弹,所以打包转卖给华尔街投行。

华尔街投行不是傻子,又将这些债务,包装成金融产品后,重新卖给老百姓;

3、老百姓同样不是傻子,对这些金融产品有所顾虑,于是华尔街将保险公司拉下水,拍着胸膛对老百姓说:放心买吧,有保险公司帮你赔付。

以上,不管是房奴、商业银行、华尔街投行还是保险公司,大家似乎都在赚钱,欣欣向荣。

但随着房奴的违约风险增加,事态逐渐走向失控。

房奴还不起钱,商业银行便没收了大量房屋,然后在市场上拍卖,导致房价下跌;房价下跌,许多房奴更不愿意贷款了,我贷款的总金额,比市面上的房价高了好几倍,凭什么?

于是,违约风险越来越多,房价越来越低,银行收不到钱,泡沫自然被捅破。

有意思的是,雷曼兄弟的执行长迪克·富尔德,在公司破产前领走了5亿美元薪水。

更多的金融大鳄,早已吃饱喝足,等待美国政府来救市。

美国政府的肠子悔黄了,只能开动印钞机,疯狂印钱,不断降息。

如此一来,各国持有的美元和美债纷纷贬值,美国成功将危机转移给全世界,产生一些列连锁反应。

先是欧盟:

其实欧元从诞生那一刻起,就给自己埋下雷区。

原本我们的历史课本是这么说的,欧元能让金融一体化、能提高经济的开放程度、能让商品自由流动……

这里有个前提条件是,欧盟各国经济水平要一致。

但后来,欧盟成员国扩大到28个,一些实力弱的国家也挤进来,而且有些国家不仅实力弱,还欠了一屁股债,要大家共同分担。

没错,说的就是希腊。

既然欧盟各国的发展水平不一致(也不肯交出财政大权),那欧元政策就很尴尬,可能照顾了这个国家,就会损害另一个国家的利益。

而且有些国家还偷偷印钞,让欧元持续通货膨胀。

另一方面,欧盟的各种高福利政策,也让财政频繁赤字,比如希腊就是典型的高负债、高福利国家,对欧盟来说是一个「无底洞」。

当一个个「无底洞」相继出现时,欧债危机自然爆发。

先从希腊开始引爆,然后意大利、葡萄牙、爱尔兰和西班牙跟着沦陷,债台高筑,入不敷出。

美国三大评级机构落井下石,调低这些国家信用评级,让欧洲资本纷纷出逃。

然后轮到北非:

次贷危机、欧债危机蔓延到整个阿拉伯世界,军政府独裁、经济衰退、宗教文化冲突等问题集中爆发。

北非地图

2010年12月17日,突尼斯。

因为经济不景气,26岁小伙布瓦吉吉,在街边当一名小贩,被当地警察粗暴对待,最后通过自焚抗议,不治身亡。

他的死亡,成为一根导火索,激起阿拉伯世界人民起义,这场反抗也被称为「阿拉伯之春」。

突尼斯总统一看风向不对,连忙逃到沙特。

但起义仍未停止,呈星火燎原之势,阿尔及利亚、埃及、利比亚、叙利亚等国都有抗议运动,埃及首都开罗甚至有超过一百万人抗议。

利比亚爆发严重内乱,美国等北约国家开始军事干预,推翻卡扎菲政权。

之后,数百万中东难民涌入欧洲,对习惯了高福利生活的欧洲人来说,简直是一场灾难。

李敖:「他们用尽了自由民主各种美式名字,他们用遍了阿拉伯之春各种季节名字,他们用光了茉莉花太阳花各种花卉名字,鼓吹人民造反。但造反到饭都没得吃、人民变成难民,他们却不管了。

英国人第一个受不了,高喊要脱欧。

卡梅伦:行,咱们投票吧……通过了?我只是开个玩笑啊。

卡梅伦下台……

四年后,也就是2020年1月31日,英国正式脱欧。

在欧洲,因为难民涌入,恐怖袭击越加频繁,极端民族主义暗流涌动,疲惫的欧洲,离那个「平等包容开放」的时代越来越远。

所有人都知道,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是谁。

2018年9月12日,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埋怨:

实在太荒谬了,欧盟每年支付3000亿欧元的能源费,竟然是用美元支付的,而欧盟从美国进口的能源仅占2%;同样很荒谬的是,欧洲航空公司要买欧洲的飞机,也是用美元支付。

抱怨归抱怨,容克很清楚,石油美元是美国的经济基石,任何敢挑战美元地位的行为,都会遭到报复。

所以,当欧元正式诞生那一天起,就意味着27万亿美元市场的欧盟区,从此不再用美元结算,相当于切走全球三分之一美元市场。

美国当然不善罢甘休,即使无法阻止,也要敲打一番。

1999年3月24日,科索沃战争爆发。

以美国为首的北约,在未经联合国授权情况下,对南联盟发起长达70多天的空袭,甚至还「误炸」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。

欧盟还很天真,以为美国只是想打击南联盟政权,结果一场战争打完后,局势动乱,欧元直线下跌30%,大量资金出逃,各国才知道上当了。

美国要告诉所有投资者,欧元区不安全,也顺便警告其它挑战者,不要挑衅美元霸权地位。

但基地组织站了出来:我不!

两年后,被恐怖分子劫持的客机,撞向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。

「911事件」让美国的霸权威严一扫而空,全球投资人都对美国的安全产生顾虑。

为了拉拢投资人信心,美国在没有充分准备下,匆匆打了一场阿富汗战争。战争打响后,道琼斯指数反弹回升,赢回全球对美国信心。

之后,越来越多国家对美元地位发起挑战。

远在中东的伊拉克,因为受到美国制裁,憋屈的萨达姆无法接受「石油换食品」协议,最终宣布,用欧元来结算石油。

萨达姆的这个举动,引来俄罗斯、伊朗、委内瑞拉等国家支持,成功惹怒美国人。

中东是美国石油霸权的摇篮,如果所有产油国都倒戈,美元体系将会崩溃。

于是,美国前国防部长宣称「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」,并在大会上拿出一管(疑似)洗衣粉进行佐证。

长达七年的伊拉克战争打响,萨达姆走得很安详。

两场战争下来,美国自顾不暇,国力衰退,让中国争取到宝贵发展时间。

2009年,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,发现已经压不住中国了,急忙撤军,将美国拉出反恐泥潭。

表面上,美国对中国实行捧杀政策:美国已不再是世界的火车头了。

但中国不吃这一套:您客气了,我还是发展中国家。

背地里,美国实行「亚太再平衡战略」,联合日本,韩国及东南亚国家,封锁太平洋,堵住中国的出海路。

另一方面,美国在钓鱼岛、黄岩岛大做文章,全力阻止中日韩的「东北亚自贸区」成立。

已经有了一个欧元区,美国不允许再有一个「亚元区」,来分割美元市场。

美国还拉来一批国家,成立TPP协议,核心内容是免除关税,但将中国排除在外。

中国开始反击,你搞TPP,我就另立山头,加入RCEP:

美国工人很反感这个TPP协议,既然要用TPP拉拢成员国,肯定有所牺牲,而牺牲的必然是美国工人。

或者说,虽然美国在全球化中享受到各种薅羊毛利益,但这些和普通工薪阶层毫无关系,所谓富者越富,穷者越穷。

过去几十年,美国宁愿耗费十几万亿美元发动战争,也不愿将钱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中,或者改善底层的教育环境。

从次贷危机以来,美国失业率高居不下,而资本大鳄有美国政府帮助,很快就能度过危机,该吃该喝,没有任何损伤。

终于,2011年,美国爆发「占领华尔街」运动,工人阶层声讨所有资本家:是他们引发金融危机,受苦的却是我们!

这场运动无疾而终,一切都没有变化,华尔街还是那个华尔街,政府偏袒态度非常明显。

布什、克林顿、奥巴马、希拉里……美国人民痛恨这些政治人物,在2016年总统大选时,将选票都投给特朗普。

大金毛终于登场,高喊:「我要让美国再次伟大!

特朗普上班第一天,大手一挥,立刻退出TPP:

为了讨好美国工薪阶层,特朗普坚持要在美墨边境修建隔离墙,阻止非法移民,大幅缩紧移民政策,避免抢占美国人饭碗。

此外,特朗普要让制造业重返美国,大力招商引资,比如让富士康来美国建厂。

但这样太慢了,特朗普哪怕连任两届,美国制造业也不会有好转。

早在上世纪70年代,美国就开始去工业化,走向金融立国。如今的GDP中,有85%来自金融服务业,只有11%是制造业。

而金融服务业并不需要大量劳动力,撑死了只能提供几十万就业岗位。

特朗普很明白,自己除了要讨好美国工人,也要拉拢共和党(军工、能源、烟草)。

既然美国工人要岗位,共和党想要赚钱,那只有军火生意才能迅速满足两个派系的利益,军工企业有生意了,才能提供就业岗位。

随后,特朗普将北约所有国家拉过来:你们看,俄罗斯又不安分了,以后你们每年的国防开支,要占GDP的2%。

北约小弟:好吧……

特朗普单独将日本拎出来:我家的F35战机,挺便宜的,你知道怎么做吧?

F35战机曾被美国监管部门指出,存在996个安全隐患问题,日本内心是不想买的:老大,你看着办吧……

特朗普笑了:我胃口小,那就105架吧。

特朗普还退出「伊朗核协议」,激化中东矛盾,然后对中东国家说:好像又要打战了……没事,我会将武器卖给你们。

美国光有军火订单,如果没派上用场,容易挤占仓库发霉。

于是,叙利亚战争开始了。

2018年4月7日,叙利亚出现化学武器袭击事件,导致70余人丧生,美英法强烈指责叙政府军。

叙利亚驻联合国代表贾法里斥责美国在说谎。

但他一发言,美英代表起身离席。

所有人都疑惑,怎么叙利亚政府就那么喜欢炸妇女和小孩,让自己惹一身骚?

俄罗斯看不下去了:我们组成机构来调查此事吧。

美英法否决提案。

俄罗斯犹豫片刻:要不,邀请「联合国禁止化学武器组织」来调查?

美英法否决提案。

三天后,美国联合英法,向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发射了110枚「战斧」巡航导弹,炽浪划破长空。

叙利亚一开战,军工企业立即受益。

英国BAE公司和美国洛克希德·马丁公司股票大涨,而它们背后都有一家股东公司,正是英国首相特蕾莎·梅的老公、菲利普·梅所就职的公司。

所以当梅姨含泪辞职时,我对她一点都不同情。

特朗普上台后,宣布了一系列减税政策,经济手段还是那一套——让美联储加息。

只是现在越来越不灵了。

美国连续几次加息,都没能从中国抽走足够资金,因为汇率受到严格监管。

而中国也开始用人民币来结算石油,打击美元霸权统治,甚至通过亚投行来布局人民币国际化。

其他新兴国家,算是越发看清美国的金融手段,逐渐意识到,只有大力发展实业、大搞基建才能有出路。

比如在肯尼亚,中国援建的蒙内铁路,一共带来4.6万个就业岗位,培养1.5 万名技术工、400 名工程师和高级技工,对肯尼亚每年经济增长贡献1.5%。

这种实打实的援建项目,比起大量资本涌进来,催高股市泡沫,最后造成经济瘫痪要好太多了。

没有谁生下来就愿意懒惰和落后,只要眼前有一条可以向上的通道,只要有人愿意扶自己一把,他会毫不犹豫地抓住那根救命稻草,死不放手。

比起捧着圣经传教,援建就是世界上最好的慈善。

现在,你将视野放到中国最偏远山区,那里已经有跨越天堑的桥梁、有横穿高山的隧道、以及覆盖山区的信号基站;

在广大农村地区,义务教育扫除了大部分文盲,水电网设施极其完善,彩电冰箱空调成为标配。

即使在最贫困地区,只要基础设施完善,和现代文明相连的纽带就不会断绝,一切都有希望。

美国很清楚,即使发起一轮轮贸易制裁,对中国的影响并不大,因为中国的出口依赖度只占18.1%,对美出口占到整体出口的1/3。

所以,任何能扳倒中国的举措,都会被实施。

当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的时候,在舆论上拉拢盟友来打击中国,就成了特朗普的日常任务。

2020年3月16日,美股再次熔断,道琼斯狂跌2997点,特朗普便发推特:

美国将大力支持那些受“中国病毒”影响巨大的产业,比如航空公司。我们将会比以往更强大!

特朗普试图将美国民众对政府和股市的怨言,以及无法控制的疫情局面,全部归咎到中国身上,转向对华人的种族主义和排外。

伯曼法律集团甚至一纸诉状,将中国告上法庭,认为中国应该为引发的经济刺激向美国支付损害赔偿,索赔数十亿美金。

与之相对的是,3月16日,美联储把银行基准利率调至零,并且放水7000亿美元,试图挽救股市。

股市仍然无法挽救,一连串的熔断下,特朗普已经在担心自己能否连任了。

美国真正担忧的,其实还是中国科技,从十几年前就开始封杀,包括军工、高端机床和半导体。

如今美国在5G时代渐渐落后,所以只能联合ARM、微软和谷歌制裁华为。

甲骨文创始人在节目中这样说:

上面这番话,其实代表了美国大部分企业家的真实想法。

不仅是美国,全球IT界都陷入迷茫,不断鼓吹概念,比如全息互动、人造生命、永生技术,意识控制,记忆共享,脑联网等等。

这些概念背后,基本没有任何理论上的突破,更别谈论创新。

当下的人工智能沦为圈钱工具,许多做算法优化、做硬件集成、做大数据的公司,只需改个名称,就说自己是人工智能公司。

想要实现强人工智能,还有很远的距离,而且远到令人绝望。

科技进步的意义,在于不断将蛋糕做大,让分蛋糕的人不会争抢;可蛋糕体积一旦固定,而分蛋糕的人越来越多,矛盾就开始了。

要么坐下和谈,要么从别人手里抢来,一切都靠着拳头说话。

战争离我们没那么远,核手提箱也不仅仅是战略威慑,真正的和平,永远处于大炮的射程范围内。

至少在短期内,人类社会难以出现大的科技变革,所以地缘纷争、人口压力、经济制裁、能源危机将成为常态。

所以说,中国确实没退路。

若是妥协,那我上面列举的阿根廷、墨西哥、巴西、日本、利比亚、伊拉克、俄罗斯、泰国、菲律宾、埃及、新加坡、印尼、叙利亚、突尼斯、伊朗、韩国等遭遇的危机,就会再次重演。

以史为鉴,可知兴替。

如今,美国每年在福利上的投入,是可控核聚变研发投入的百倍以上,更是关停了火箭推进计划、超导超级对撞机等项目,节省财政支出……过好当下生活,远比遥不可及的「可控核聚变」有意义的多。

我以前写过不少有关宇宙的文章,也曾感慨过,一个民族是否有希望,要看他们能否仰望星空。

很庆幸,我们国家还能不遗余力地修建大型科技工程,有世界最大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(观测宇宙生命),有接棒的天宫空间站(将成为世界唯一的在轨空间站)、有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项目(对上帝粒子进行精确测量)、也有世界首颗量子卫星(开展对量子力学的实验检验)……

只要有那么一丝希望,我们就不应该放弃。

最后,用任老的话来结束吧:

我们有很多欠缺地方,整体和美国比,差距还很大。

热血沸腾、口号满天飞,最后打仗时不行也没用,要能打赢才是真的。

一个基础理论形成需要几十年时间,如果大家都不认真去做理论,都去喊口号,几十年以后我们不会更强大。

所以我们要踏实做学问,在数学、物理、化学、神经学、脑科学……各方面努力改变,我们才能在这个世界上站起来。

一个人,一辈子能做成一件事,已经很不简单了。

我们13亿人。每个人做好一件事,拼起来我们就是伟大的祖国。

5/5 - (2 votes)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