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站《后浪》是如何击中人心的

B站《后浪》是如何击中人心的

閱讀本文約花費: 10 (分鐘)

五四青年节的前夕,忽如一夜春风来,朋友圈被B站的新广告刷屏了。
何冰老师贡献了一个精彩的演讲《后浪》。
(点击图片观看演讲视频)

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,在朋友圈里,不论70后、80后、90后、00后,都在转发这个视频,这是极少见的能打通多个人群的内容。
在五四青年节,B站将会通过这个视频获得亿级的曝光量,并会大量获得超出原有用户年龄层的新用户。B站以六位数的投入,达成了一个千万级广告投放的效果,投资回报率惊人。
这是一次出色的营销,也是一个精彩的商业演讲。
一个演讲,B站是怎么做到让如此多不同人群来转发的呢?
用一句话概括,就是把【共情】用到极致。
作为沟通与表达的专业教练,我一直在研究:什么样的内容,不论是文字、还是视频,能够使人在看完之后产生强烈的冲动,想把它转发给更多人?
我总结下来有这么几种类型:
第一类,是一个全新的认知、知识、或信息,它对我们非常有用,对其他人也很有用,我们会很愿意分享。这是能够带来现实价值的一种新知。 
第二类,能够带来娱乐价值的,博人一笑的。
第三类,是看完之后能引发我们强烈的情绪。传播内容的情绪符合我们内心深处潜意识里的那种情绪,通常与个人的三观有关,因此会引发大量的传播。
前不久当我们看到武汉的一位医生去世时,我看到很多人在各类社交媒体上进行转发纪念。同样的,一些容易引发人们群情激奋的事件,也容易获得迅速传播,比如渣男出轨,虐童之类的新闻,都会引发人们非常强烈的愤慨,从而激发大量传播。
《后浪》就是通过引发不同人群的内心深处的期望和情绪,从而实现大范围刷屏传播。
它是怎么做的呢?它是如何击中观众内心的?
在CAS原创的输出思维方法论中,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,就是共情思维。
我在课堂上曾经反复强调,要做好共情,核心的一个要点,就是要把对方内心深处的渴望、想法说出来。
B站的挑战是,不仅要说出现有用户人群的想法,还要去说出你希望打动的潜在人群内心的想法。
我们先来看B站对它的主流用户,90后和00后,是怎么说的。
这些年轻人似乎从来没有得到非常官方的,或者比较正式的认可。大家通常基于这个人群的社交媒体,会觉得他们很年轻的,幼稚,整天沉迷于游戏、动漫与偶像。你在社交媒体上对这个人群很可能就会有这样的感知。这次新冠疫情当中,有很多年轻的医护人员冲到了第1线,让我们看到了年轻人的担当,但从主流与官方媒体而言,像《后浪》这样,如此诚恳、充满热情的向全社会表达对这个年龄层年轻人的崇拜、赞许、羡慕,说真的我还是第一次看到。

我们可想而知,这些年轻人,在看到这样的一段话语的时候,他们会是什么样的感觉?
他们的父母平时会对他们这样讲吗?我觉得肯定不多。大多数年轻人的父母,输出的估计是唠叨会更多一些,要求会更多一些。
他们的老师,对于他们说的,更多的是期许和教诲,而不太会是这种方式,表达的是对当下全然的羡慕和赞许。 
这是年轻人们等了很多年的一番话,从他们开始懂事起,是的,他们很早就懂事了,但从来没有人跟他们说过。 因此他内心一直有一种希望被承认、被认可的心态。他们需要完成真正的成人礼,需要从家长到老师到社会,都用成年人的眼光看待他们。所谓成年人的眼光,就是你是一个成年人,所以你可以自己选择生活的方式。
等了那么多年,终于有一天有一个人对着他们,向着全世界用最响亮的声音说出来,喜欢他们,羡慕他们,赞美他们。这种情绪上的共鸣,这种感觉是无与伦比的。
我们再来看一看,对于像70后甚至年龄更大的人群,B站又是怎么击中他们的?首先,我作为一个70后,我得承认,我很羡慕这些年轻人,他们没有什么包袱,他们的未来有更多可能性,他们确实有更多的选择。
同时,作为70后,我们都已进入不惑之年,而对于80后们,他们其实也快了。
所谓不惑,不就是,不再迷茫,做自己想做的事么。但年轻人们从一开始就不惑,他们从小就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。

从40岁,50岁,60岁,70岁,甚至更大的年龄,不论中年还是老年,人们最怕的是被这个时代淘汰,最怕的是跟不上潮流,最怕的是自己变成了老古董。
作为70后,我希望年轻人愿意把他们熟悉和热衷的事物告诉我们,不要不理我们;
我们希望他们跟我们能有更多的共同语言;
我们当然也希望他们能把传统的那些好东西,继续传承,继续发扬光大;
我们也希望他们能多介绍介绍,他们所热衷的那些新奇古怪的爱好和玩意儿。
这些都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渴望。
《后浪》通过一段排比段话,把我们内心的渴望说出来了,还把我们和年轻人连接到了一起。

我觉得这一段特别好。这一段说出了,中年人,老一辈所期待的,年轻人正在做,他们是以一种快乐的方式在做,而且做的很好。

不论什么人群,在演讲的最后,再次被共同击中。
对于年轻人而言,来自官方长辈的祝福是“奔涌吧,后浪”,往前闯就是了。这里有信任,放手,有期待。
而70后60后们,他们其实并不是来给出祝福的,他们也是被祝福的。年轻人是后浪,那年长者自然就是前浪,不论前浪还是后浪,始终都奔涌在同一条河流,感受着同一条河流的脉搏,后浪也早晚会追上前浪。
每一个的时代的弄潮儿,每一个真正关心世界的人,不论年龄,都希望能与世界同行。当有一个机会,可以与更多人,不论是年轻人还是年长者,可以链接在一起,他们都会乐于参与到一块儿。

《后浪》的每一句话都说到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渴望和想法,有些甚至我们自己都不太清楚,但他们就是存在那里。何冰的演讲唤醒了哪些渴望与想法,当那些话语被一个人点燃的时候,我们的情绪开关自然会打开,产生想做些什么的冲动。而转发这段视频,就是触手能及的一个行为,所以他一定会被大量转发。
这段演讲视频也让我想起了2018年,当时刷屏的一则广告,《健康,本该如此》,这则广告击中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恐惧,同时又不断唤醒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,结尾还给了我们一种全新的可能性。

而在《后浪》的最后,B站给了哪些新用户一个美好的渴望,与1.3亿年轻人,一起表达自我,拥抱世界。只要和年轻人在一起,你就永远有机会,不论你处于什么样的年龄,你都可以跟1.3亿年轻人一起拥抱世界,这也是一种无限的可能性。

前浪不会被淘汰,也不会被抛弃,前浪会被后浪推着继续向前走,这就是后浪想告诉我们的。
好了,这就是一个把共情做到极致的演讲。
它没有跟你讲任何道理,但它的每一句话都在撞击你的内心深处。
在今天的商业世界当中,如果你真的能够善用输出思维模式,找到同理心,那么你的每一次输出也能像B站的《后浪》一样,创造出无限价值。

5/5 - (1 vote)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